超譯教學領導力(17)_番外:有關「教學為何需要領導力」這個命題

之前寫了很多教學領導力的文章,也說明了在一般職場與教學現場的價值觀的相似之處。但我好像都沒有好好談過「為何教學需要領導力?」

---
我先來舉個例子:

『當你用盡心思架構學科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、額外搜尋相關的影片資源、將近年考題與知識做連結以說服學生這個知識的重要性、或許預備了幾個笑話或發燒的新聞話題穿插、又確保了這些東西能在一堂課中講完不會佔用學生下課時間。然後你到了教室內,開始講課,台下坐靠近前排的學生或許眼睛能直直看著你,但多數學生開始眼神渙散、有些硬撐著用扭曲的姿勢聆聽、有些乾脆直接趴下去睡,你刻意提醒了還是不為所動...這時候的你會怎麼辦?』

這情境是教學現場血淋淋的案例,甚至到了大學的講堂,還是可以看到相同的現象(而且可能睡得更誇張)。你說學生不應該,糟蹋課堂、不尊重老師嗎?我覺得大學生或許可以這樣說,畢竟課是自己選的,就應該負責的聽課,要不然乾脆不要去教室裡睡給教授看。但國小至高中,學生並不被賦予「離開教室」的權利。

學習是學生的權利與義務,這個受教權從六年拉長為九年、再拉長為十二年,表面上保障了所有人好好學習,但真是如此嗎?

---
再舉一個例子:

『你從小到大生活在一個看不到外界的巨大空間中,你只是耳聞外面的世界很危險,而你很幸運地被保護在這個空間裡,唯一的條件,就是要好好遵守空間內的規則,你要好好做完被交付的任務、你不能與他人有親密的接觸...

恩,你或許馬上就能想到一些類似的電影情節,你會知道裡頭的主角一定會發現這個空間不對勁之處,然後帶著另一個主角一同想辦法逃離這個空間。

---
你當然也能明白我想做什麼比喻:空間是這個教育環境、主角是學生。但是現實中,學生根本逃不出這個空間,因這個空間是「無限延伸」的。

這就是為何學生大多會精神渙散、甚至是直接倒頭就睡。因他們做不了任何反抗,最終只能放棄抵抗;而教學者、甚至非教學的「大人」們還不斷叮嚀學生要好好讀書。

「為何要讀書啊?我根本不知道讀書的意義,我只知道讀書讀完後就要考試,然後考得好可以拿到一張滾金邊的A4紙,考不好的被口頭碎念、甚至被打。」

而這就是為何教育需要領導力。

「領導力」可說是一種「態度」、或是一種「思維」,就之前寫過十幾篇的相關文章,它不強調上下關係,它著重溝通、著重理解。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「為何而學」,而且是要讓他們認識知識的「本質」,那才是真正學的理由。

老師要先培養自己的領導力,所以要學會覺察、反思、同理;老師要掌握每個知識學習真正的理由是什麼,了解知識的美、或震撼、或神奇,那才會是讓人願意繼續學下去,甚至比預期學得更深更廣的動力。

領導學生讓他們進入知識海,是要靠真實的師生互動與心靈溝通。所謂的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不是只是「老師講完基礎概念,剩下的要學生自己認真去讀」這個意思。應該是老師要用技巧、用些方法帶領學生如何接觸這些知識,如何體驗這些知識,學生真的有感後,才有可能自己修行...

這要說,真的會說不完,看來不是一個篇章就能講清楚的,但我就先零碎丟出這些觀點吧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